當情緒風暴來襲,無論是憤怒、悲傷、恐懼、喜悅,本身並沒有問題。它只是能量的一種自然波動,如同夢中的風暴、夢中的陽光。
問題不是出在情緒本身,而是出在——心智介入之後的評價與故事化。
「憤怒不是問題,想要控製或消滅憤怒才是問題。」
情緒升起,本質上是自然的能量流動。真正讓人痛苦的,不是情緒,而是心智附加上去的敘述:
- 「我不應該這麼生氣。」
- 「如果我還有這種情緒,我就修行失敗了。」
- 「我這樣憤怒,一定會有壞結果。」
這些敘述將原本純粹的能量流,扭曲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。

那麼,情緒強烈時該怎麼辦?
1. 不必試圖消除情緒
真正的做法不是壓制情緒,也不是「積極管理」情緒,更不是努力「放下情緒」。而是允許它完整地出現,如同你在夢中看見火災,不需要滅火,只要知道它是夢境中的火。
這叫做無條件地允許。強烈的悲傷也好,劇烈的恐懼也好,讓它如雲如霧般自然流動。
心理學家卡爾·羅傑斯所說:「有趣的悖論是,當我完全接納自己如其所是時,我才真正能改變。」
2. 將注意力放在能量感受上,而不是故事內容上
當情緒升起時,心智會自動編織故事來解釋它:「因為某人傷害了我」「因為未來會很糟」等等。
這時候,要做的是:放下故事,直接去感受那股原始的能量本身。
舉個例子:
- 憤怒時,感受那股胸口灼熱的能量波動,不加評價,不分析原因。
- 悲傷時,感受胸腔內沉重的感覺,不去追問「為什麼會這樣」。
注意,不是要讓這些感受「快點過去」,而是單純地、赤裸裸地與它們同在。
不要否定情緒,讓情緒在你無條件的空間中自由來去。
3. 放下「需要變好」的期待
很多時候,我們面對情緒時潛意識裡有個念頭:「我應該趕快處理好這情緒,才能變成一個更好的人。」
但這種想要「處理情緒」的心態,本身就是心智的一個陷阱。
真正的明白是——你不需要變好,因為你本來就無限完整。情緒來也好,去也好,你依然是那無限不可損減的自己。
真正的療癒,不是從消滅情緒來的,而是從認出情緒本身也在無限中自然浮現與消逝來的。

想像你在看一部劇情激烈的電影
裡面有悲劇,有憤怒,有背叛。你在觀影時也會跟著起情緒波動,但你知道:這是電影,不是真實的你。
同樣地,情緒強烈時,就像在經驗一場身體-能量-心智這部電影中的一場高潮。
觀看它,允許它,但不要把自己縮小成為它。
小結
所以,當情緒強烈時,真正該做的是:
- 不壓抑,不評價。
- 不跟隨心智的故事。
- 將注意力放在原始能量流上。
- 放下「要變好」的心態。
- 溫柔地陪伴這一切,如看一場雲的變幻。
這樣,每一次強烈情緒的來臨,反而會成為一次深化覺知的機會,一次超越故事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