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颱風眼:紮根術讓你的能量場穩如老榕樹

2025-06-17
情緒颱風眼

下班尖峰時段的捷運車門一開,整車情緒像亂流般湧向你。

那股「情緒颱風」衝得再猛,也可能把理性瞬間吹走。

心理學研究提醒,當大腦被強烈情緒綁架時,衝動決策和事後懊惱常常成雙成對出現,正因如此,「情緒覺察」成了第一道防風牆。

紮根技術:情緒風暴中的安全錨點

別忘了,颱風不只來自內心低氣壓,還有 24 小時不關機的訊息洪流。

多項縱向研究指出,社群媒體使用與青少年憂鬱症狀存在微弱但複雜的關聯性。雖然研究結果不一致,但普遍發現效應量較小(平均相關係數約 r = 0.13)。

台灣本土調查也觀察到,社交反饋(如按讚數)會影響青少年的情緒狀態。

當外部的「紅點通知」不斷敲門,我們的內在能量場就像被開了無限次元門,雜訊隨時闖入。

此刻,該登場的是「紮根(Grounding)」。

這是心理治療領域中廣泛使用的技術,目的是把注意力重新釘在當下,讓神經系統找到落腳點。

臨床研究顯示,紮根練習能幫助大腦與身體「降噪」,在創傷、焦慮或高壓情境裡快速拉回安全感與掌控感,有效減少解離與過度喚醒反應。

紮根技術的神經科學基礎在於激活副交感神經系統,這個系統負責「休息與消化」反應,能夠對抗焦慮時產生的「戰鬥或逃跑」反應。

研究證實,當我們專注於當下的感官體驗時,能夠中斷焦慮迴圈,降低情緒強度。

專注於當下的感官體驗

5-4-3-2-1 感官掃描:手動重開機

如果你不確定怎麼開始,試試廣受臨床驗證的「5-4-3-2-1 感官掃描」:

  • 5樣東西你看得到:專注於視覺細節,如窗外的雲朵形狀、桌上水杯的光影
  • 4種質感你摸得到:感受衣服的柔軟、桌面的光滑、或椅子的溫度
  • 3種聲音你聽得到:留意遠處的車聲、空調的嗡嗡聲、或自己的呼吸聲
  • 2種氣味你聞得到:也許是咖啡香、清潔劑味、或戶外的新鮮空氣
  • 1個味道你嚐得到:注意口中的味道,可能是剛喝的水或口香糖

這像是替感官做「手動重開機」,把思緒拉離颱風中心,回到此時此刻的腳底板。

這種方法能在短時間內(通常 5-10 分鐘)顯著降低焦慮水準,提升情緒調節能力。

建立情緒防護網

接下來,為內在能量場裝一層「訊息濾網」。

首先,識別並列出讓你情緒破表的帳號或關鍵字,果斷靜音或取消追蹤。

這不是逃避,而是有意識的自我保護。

主動減少負面媒體曝露,同時增加正向活動(如散步、伸展、或和好友面對面喝杯咖啡),對情緒穩定有明顯幫助。

建立情緒防護網

建議建立「情緒急救包」:

  • 準備 3-5 個能快速使用的紮根技術
  • 設定每日「無螢幕時間」
  • 培養一項能讓你完全專注當下的活動(如手作、園藝、烹飪)
  • 建立支持性的社交連結

成為自己的氣象主播

颱風預報永遠不會消失,但我們能學會當自己的氣象主播。

定期檢查心中氣壓,就像每天關注天氣預報一樣自然。主動調整資訊攝取,如同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。加上紮根練習,就像為心靈裝上避雷針。

當情緒颱風眼來襲時,讓自己像老榕樹般根深蒂固。

無論外在風聲多狂,內心依然能保持那份深層的安穩與篤定。這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能,而是需要持續練習的生活藝術。

但值得慶幸的是,每一次的練習,都讓我們離那個情緒穩定、內心強韌的自己更近一步。

颱風終將過去,而你,依然屹立不搖。

參考資料
  1.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
  2.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

BySpiritual

每個人都擁有探索自身深處、連結更高意識的潛力,開啟靈魂深處的覺醒之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