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三. 5 月 28th, 2025

自我批判的魔咒:為何你總是跟自己過不去?這也是心智編織的幻境嗎?

2025-05-21
自我批判的魔咒

有時候,我們對自己說的話,比任何人都殘忍。「我怎麼又搞砸了?」「我真的很沒用。」「我怎麼老是這麼糟糕?」「我明知道不該這樣,為什麼還是做了?」

這些聲音在我們心裡響起的頻率之高,幾乎讓人誤以為它們是某種「真相」。

但你有沒有想過,這些自我批判,可能從頭到尾都是一場幻覺?更準確地說,是心智用來強化自我感、保持控制感的一種伎倆

你以為你在懺悔,其實是在心智舞台上的獨白;你以為你在責備自己,其實是在鞏固「有一個我需要被修正」這個錯覺。

讓我們深入看看,這個魔咒是怎麼被編織的,又該如何讓它自然鬆開。

自我批判是心智維持自我的手段之一

我們會以為自我批判是「自省」、是「修行」的一部分,但事實上,大部分的自我批判只是在強化「我不夠好」的敘事。

  •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乖、要進步、要有用。
  • 久而久之,內化出一種模式:
  • 只要我不好,就應該責備自己。
  • 責備越重,代表我越有機會變好。

但這其實是一個陷阱。

因為在這個模式中,你的內在被一個永遠不滿意的「教練」綁架,永遠處在想要改進、想要達標的焦慮狀態中。

你會錯把這個批判聲音當成你的良知、你的道德感,甚至你的靈性努力。實際上,它只是心智穿上「責任感」的外衣,偷偷延續「我」的存在感。

因為,只要你還在修正自己,就代表「你這個人」還很重要,還必須被持續經營、持續改善。

這是個精妙又無情的輪迴。

自我批判的魔咒 - 精妙又無情的輪迴。

為什麼我們那麼容易相信自我批判?

第一,因為它長得很像「真理」。

心智最會做的事就是扮演公正評判者的角色。它擅長拿過去的錯、未來的擔心、別人的觀點拼湊出一個自我否定的判決書。

而我們,沒有覺察到這是心智的把戲,就簽了字,照單全收。

第二,自我批判讓我們感覺比較「安全」。

是的,聽起來矛盾,但你仔細想想:

當你先批判自己,就不怕別人批評你了;當你先貶低自己,就不怕失敗帶來的打擊了。

自我批判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,是心智用來「預防外傷」的預設程式。

只不過,它的代價是你一天到晚在內部流血,卻以為這是正常的生存方式

這一切是幻境嗎?

是的。非常徹底的幻境。

首先,這個「我應該更好」的前提就站不住腳。誰定義的「更好」?根據什麼標準?又為什麼「此刻的我」不被允許完整地存在?

然後,心智不斷用過去的資料來預測未來,用這些影像來批評你現在的樣子,這其實只是記憶與想像的拼貼。沒有一個「真實的你」在被攻擊,只有意識裡的波動在自我描述。

真正的你,是那個看見這些想法來來去去的空性覺知。

你可以看見:「現在有一個想法說我很糟。」但你不需要接著說:「所以我真的很糟,我必須改進,我是失敗者。」

這中間的落差,就是自由的入口。

心智不斷用過去的資料來預測未來,用這些影像來批評你現在的樣子

怎麼鬆開自我批判的魔咒?

第一步不是「轉念」、「自我鼓勵」,不是用正面話語來壓過負面聲音。

而是,學會不急著跟它認同,不參與它的劇情

當你聽見內在批判聲音來臨時,試著不反駁、不辯護,也不附和,只是看著它出現、存在、然後消散。

這時候,你會發現,你其實有一個更深的空間,早就在這些聲音之外。

這個空間,就是你的真正主場。

你不是要打敗批判的聲音,你只是要停止參與那場內戰。當你不再投票,它就會慢慢退場。

想像你在劇院看戲

台上演的是你自己的內心戲,台詞一開口就是:「我又失敗了」、「我真沒用」、「我不值得愛」。

以前的你,總是忍不住衝上台,扮演主角,跟著劇情哭喊。

現在,你練習只是坐在觀眾席,看著那一幕幕上演,你甚至可以輕聲說:「這劇本寫得真慘,但我不演了。」

那一刻,你從角色變成觀眾,從幻象回到自由。

你總是跟自己過不去

並不是因為你真的有那麼多問題,而是因為心智一直在編劇、你一直在演出。

自我批判不是修行的必經之路,而是心智繼續控制你的方式之一

當你開始練習不再參與、不再認同這些聲音,你就慢慢從幻境中抽身,重新奪回與自己和解的能力。

你會發現,你從來都不需要被修理,只需要被看見、被允許、被完整地擁抱。

而那個擁抱你的人,不是別人,就是你自己最深、最真實的那一面。

BySpiritual

每個人都擁有探索自身深處、連結更高意識的潛力,開啟靈魂深處的覺醒之門。